這些原本雄心萬丈的開化妝品店老板有些知識剛踏入社會沒多久的小年輕,自我感覺良好的導引下,投入了幾十、甚至上百萬的廣告費,僅僅當了回媒體的打工仔,在市場上連幾簇浪花都見不到。可惜啊,可惜!其境遇既發人深醒又有讓人同情的地方。但話又說回來,市場做砸了也怪不得別人。你去強調客觀就是推卸責任的表現,主觀方面的原因才是真正導致化妝品店流產的重要原因啊。
許多開化妝品店老板也很困惑。為什么和自己同樣的產品甚至潛意識中并不如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反而紅紅火火,老百姓象發了神經、吃錯藥、著了魔似的一個個熱烈的追捧,而自己多年的心血結晶養在深閨無人識?難道僅僅只是別人有錢打廣告,而自身沒有實力這么簡單嗎?
不是,通過最近一段時間和太原江龍這家公司的合作,我發現許多化妝品店都在瞎折騰,
自己開發的產品尚無賣點,就開始進行市場推廣了,產品沒有可行的商業模式,已經在打算招商了,產品明明沒有個性化的策略和手段,也在標榜自身的服務行為規范了,諸如此類化妝品企業的流行病和多發病,他們真的病得不輕。
不久前我和太原江龍的經理交流,她問我,你能否告訴我你們開化妝品店產品的賣點是什么,于是,我在電話那邊簡要敘述了一番,她一聽,就說壞了,一個產品尚未做好準確的定位,特點與賣點尚未搞清楚,就憑自己的感覺和經驗開始推廣了,根本沒從產品內涵角度和消費者需求角度來挖掘。話句話說,我當時所考慮的營銷策略都是依據內部的力量,從自我感覺角度出發,而沒有從市場消費者需求著手,想給別人的東西并不是別人想要的,難怪我們化妝品店的產品在市場上運作了好幾年,一直毫無起色的原因了。
其實說白了,一個開化妝品店的成功與否就是營銷做的好不好,策略對不對路,方法得不得當,這需要一位智者來從中協助,而現在我找到了,我們不和別人比實力,我們比的就是如何在市場細分中創新品類,如何在區域拓展中積累口碑,以及如何在血腥廝殺中尋找無競爭的市場高地,只有這樣,我想才有突圍的可能。
|